什麼是腸易激綜合症(IBS)?

腸易激綜合症(亦稱大腸易激症、大腸躁鬱症、躁性大腸症候群、腸道激躁症,或一般人稱「腸敏感」,英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種無腸胃道器質性病變卻發生慢性腸胃道功能性障礙的疾病,常以腹痛、排便型態改變、解便時感覺未排乾淨等症狀表現。這些症狀是長期的,通常會持續數年。

 

患者會:

  1. 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情況通常會在排便後得到一定的紓緩
  2. 腹痛、腹脹或腹部不適時,大便次數會增加或減少,或大便會變得過硬或稀爛。

 

若症狀頻密或影響日常生活,接受大腸內視鏡而檢查結果正常,你便有可能患上腸易激綜合症。腸易激綜合症會對生活品質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且可能使患者錯過學校的課業及工作。在腸易激綜合症的患者中,有許多患有精神病,如焦慮症、慢性疲勞症候群及憂鬱症。

 

了解更多健康資訊有助您掌握及管理自身的健康狀況。 海灣醫療定期提供有關健康生活的電子通訊。請按以下連結訂閱。

成因及症狀
成因及症狀

腸易激綜合症的成因

目前未有完全明確的成因,但主管腸道的自律神經的異常,或會因為精神上的不安或是過度緊張等等的壓力所造成。另外,本身容易焦慮、暴飲暴食或大量涉入酒精等等、不規則的作息、過勞或長時間受寒等等的狀態都容易導致腸易激綜合症。


有很多醫學研究均指出腸易激綜合症的症狀出現並沒有一個單一原因。腸道動カ過快或過慢、痛覺敏感度提升、大腦處理腸藏訊息的紊亂、遺傳因素、環境影響、心理因素等,都跟「腸易激綜合症」有不同程度的關係,而固中關係亦因人而異。

 

近年來的研究亦認為腸易激綜合症跟血清素有所關聯。因壓力導致腸道分泌出血清素,影響蠕動,進而導致大腸激躁症的症狀產生。

 

常見症狀

  • 腹痛、腹脹

  • 肚瀉、便秘

  • 感到排便不清

  • 大便過硬或呈水狀、或大便時有黏液排出等

檢查及治療
檢查及治療

目前國際廣泛公認的診斷標準為 Rome IV 定義,按症狀延續時間(6個月)、最近有無發作(3個月內)、頻率(每週至少一天以上)、症狀性質描述(與排便相關性、排便頻率改變、排便型態改變)作為判斷準則。

 

腸易激綜合症檢查

患者在開始藥物療程前應先進行大腸內視鏡(大腸鏡)檢查。 內視鏡檢查是確認腸易激綜合症的其中一個方法。由於腹部病徵亦可能源自下消化道的嚴重疾病,如大腸癌、腸臟慢性發炎(如克隆氏症)等,內視鏡檢查則能夠排除這些嚴重疾病的可能性。若檢查結果正常,患者便有很大機會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腸易激綜合症的分類

根據2006年美國腸胃科學會羅馬三診斷標準(Rome III criteria),此症可分為4種類型,患者亦可能會隨時間而改變類型。

  1. 肚瀉型(IBS-D):大部份時間的大便都呈糊狀或水狀,卻絕少有大便過硬的情況。
  2. 便秘型(IBS-C):大部份時間的大便過硬或太乾,卻絕少有大便稀爛的情況。
  3. 混合型(IBS-M):有時大便稀爛,亦有時會過硬。兩者可能交替出現。
  4. 無法分類型(IBS-U):大便大致正常,甚少出現大便過硬或稀爛的情況。

 

腸易激綜合症的治療

腸易激綜合症無法被治癒,目前的療法都用於改善症狀。目前的療法有:改變飲食、藥物治療、使用益生菌及心理治療。臨床上主要採用解痙、止痛、通便、止瀉、抗炎、促進胃腸動力、調節腸道菌群等治療方式。現時所處方的藥物皆是以針對個別症狀為主,例如當患者有腹痛和肚瀉時,醫生會處方止肚痛及止瀉藥等。因此,同是「腸易激綜合症」的患者,獲醫生的處方可能不同。

 

治療「腸易激綜合症」的藥物主要是以針對個別症狀為主,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類:

  • 腸胃抽搐藥(Antispasmodic):減少腸藏的強力抽搐活動,適合腹痛或會「腸抽筋」的患者。
  • 止瀉藥(Antidiarrheal):減慢腸藏蠕動,預防肚瀉。此藥適合經常肚瀉,或因需要經常上厠所而影響日常生活之患者服用。
  • 瀉藥(Laxative):促進腸藏蠕動,令大便更易排出,適合便秘患者。

 

如腸易激綜合症症狀是因為精神緊張、生活作息紊亂所引起,建議應該避免暴食、吸煙、過量飲酒等等,以期能導正規律的正常生活。

如何保持您的胃腸道健康狀態?...
為什麼我總是覺得脹氣?
慢性便秘小常識

聯絡我們

語言(只限診症)*:
首選時間:
服務*:
*必填項
Top